|
一文讀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2035年新能源市場占比超50%2020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SAECCE 2020)期間,一則重磅消息成為焦點:匯集全行業1000余名專家歷時一年半修訂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以下簡稱路線圖2.0)正式發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詳細講解了路線圖2.0的編制背景和主要目標。小編梳理了其中的核心內容。 01 面向2035年,六大目標是什么? 路線圖2.0進一步研究確認了全球汽車技術“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方向。 基于汽車技術發展的社會愿景和產業愿景,以堅持純電驅動為發展總體戰略,路線圖2.0又以六大具體目標為指導: 1. 中國汽車產業碳排放將于2028年左右先于國家碳減排承諾提前達峰,至2035年,碳排放總量較峰值下降20%以上。 2. 新能源汽車將逐漸成為主流產品,汽車產業基本實現電動化轉型。 3. 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體系基本成熟,產品大規模應用。 4. 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化水平顯著提升,形成協同安全可控的產業鏈。 5. 建立汽車智慧出行體系,形成汽車、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態。 6. 技術創新體系優化完善,原始創新能力具備全球引領能力。 02 2025、2030、2035年分別完成哪些里程碑? 路線圖2.0將2025年、2030年、2035年分別作為關鍵節點,設立了產業總體發展里程碑。 節能汽車方面,為達到降低能耗的目標,傳統汽車將混合動力化。綜合考慮節能汽車進步和測試工況切換帶來的影響后,在三個時間節點,乘用車含新能源汽車的新車平均油耗分別將達到百公里4.6、3.2和2.0升。傳統能源乘用車不含新能源汽車的新車平均油耗分別達到百公里5.6、4.8和4.0升。商用車領域,預計到2035年,載貨汽車油耗較2010年水平下降15%—20%,客車油耗較2019年平均油耗降低20%—25%。 新能源汽車市場方面,預計2025年占比達20%,2030年占比達40%,至2035年,新能源汽車的年銷售量將超過總體的50%,占據半壁江山,真正實現純電驅動技術在家庭用車、公共用車、出租車、租賃服務用車以及短途商用車等領域推廣。 燃料電池商用車將成為氫能燃料電池行業的突破口,并把客車和城市物流車作為切入領域,重點在可再生能源制氫、工業富產氫豐富的地區推廣大中型客車物流車并逐步推廣至載重量更大長途運行的中重型卡車、牽引車和港口物流車以及部分乘用車領域。2025年,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預計達到10萬輛,并在2030-2035年間快速達到100萬輛的水平。 此外,路線圖2.0也對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提出了建議,進一步明確了將構建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體系和新型產業生態。由于智能網聯汽車涉及汽車、信息、通信、交通等多個領域,其技術架構較為復雜,路線圖2.0深化完善了“三橫兩縱”的技術架構,涵蓋了車輛關鍵技術、信息交互關鍵技術和基礎支撐關鍵技術的“三橫”,以及車載平臺和基礎設施的“兩縱”。預計到2025年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將進入市場;2030年預計實現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的廣泛應用,以及在部分城市道路情況下的特別是智慧城市場景下的規;瘧;2035年,各類網聯式自動駕駛車輛廣泛運行于中國廣大地區,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03 九大技術方向怎么實現? 路線圖2.0延續了“總體技術路線圖+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的研究框架,并將“1+7”的研究布局深化拓展至“1+9”,形成了“總體技術路線圖+節能汽車、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汽車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總成系統、充電基礎設施、汽車輕量化、汽車智能制造與關鍵裝備”的“1+9”研究布局。 其中,動力電池領域涵蓋了能量型、能量功率兼固型和功率型三大技術方向,以乘用車和商用車為兩大應用領域,抓住普及型、商用型、高端型三類應用場景,在架構設計和研究方面實現從單體、系統集成、新體系動力電池、關鍵材料、制造技術及關鍵裝備測試評價、梯次利用以及回收利用等產業鏈全鏈條覆蓋。預計到203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技術總體形成完整、自主、可控的動力電池產業鏈。 新能源車電驅動系統領域,未來將以純電驅動總成、插電式基電耦合總成、商用車動力總成、輪轂輪邊電機總成為重點,實現基礎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國產化。預計2035年乘用車電機比功率達到7.0kW/kg,乘用車電機控制氣功率達到70kW/L,純電驅動系統比功率達到3.0kW/kg。 另一新能源汽車發展至關重要的領域是充電基礎設施,預計到2035年將建成慢充樁接口達到1.5億端以上,含自有樁及公用樁。公共快充端口含專用車輛域達到146萬端,支撐1.5億輛以上的車輛充電運行,同時實現城市出租車、網約車共享換電模式的大規模應用。 輕量化領域,路線圖2.0引入了新概念,即整車輕量化系數、載質量利用系數、掛牽比等作用衡量整車輕量化水平的依據。到2035年預計燃油乘用車整車輕量化系數降低25%,純電動乘用車整車輕量化系數降低35%。 智能制造方面,面向汽車制造通用化、自適應化、透明化和智能化的發展方向,到2035年預計關鍵工序智能化率達到較高水平,設備OEE接口綜合效率比2020年提高10%,勞動生產率比2020年提高50%以上。 編輯點評:如果說《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1.0版本發布的2016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還是以政策為驅動力,那么在2.0版本發布的2020年,產業發展將進入市場主導的新階段?梢钥吹,幾年間,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翻番,成為全球單一市場,并且自主企業新技術不斷涌現,如比亞迪的刀片電池、蔚來和北汽對換電模式的探索等。為了保證技術路線的科學性和時效性,路線圖2.0應運而生。期待上千名行業專家耗時一年多潛心研究的技術路線圖,能夠引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發展! |